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介绍及奖励政策,补贴50-100万
华夏泰科小编了解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瞄准市场空白、行业痛点进行钻研和深耕业务的中小企业,每户给予一次性50-100万奖补(以各地方具体奖补金额为准)。后期对企业在企业金融服务上有倾斜,提升本企业在金融市场融资吸引力,获得此荣誉(能获得此荣誉的企业代表企业的成长性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范围)后期在企业技改项目,培育项目资助申请上有政策倾斜。以下是华夏泰科(专业政策咨询、政策补贴申报)小编带来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介绍及奖励政策,希望有所帮助。
(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政策
1、资金扶持:每户给予一次性50-100万奖补(以各地方具体奖补金额为准)。
2、荣誉资质:颁发“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证书。
3、政策帮助:重点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是“一企一策”给予帮助,如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扶持、融资增信等。
4、政策扶持: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等方面重点扶持。
5、企业人才:有专门的校园、社会招聘渠道,及人才培训优惠。
6、企业推广:提高企业资质荣誉、提高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广等。
7、企业发展:后期对企业在企业金融服务上有倾斜,提升本企业在金融市场融资吸引力,获得此荣誉(能获得此荣誉的企业代表企业的成长性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范围)后期在企业技改项目,培育项目资助申请上有政策倾斜。
(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什么
1.专精特新“小巨人”是瞄准市场空白、行业痛点进行钻研和深耕业务的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
2.“专精特新”是一个整体,存在着内在的相关性,其中“新”是核心,是灵魂,“专、精、特”是手段和方式,是“新”的不同表象。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企业要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
3.2021年7月27日,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在长沙成功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通过视频连线论坛现场并发表致辞,他提出: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中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保就业的主力军。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打造多样性、差异化的经济生态,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
(三)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发展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工作。2018年8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在提高企业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中小企业要坚持聚焦主业、打造优势、以质取胜、规范经营、勇于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2.2019年4月,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3.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工作。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专精特新”发展目标,从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推进措施三个层次详述了指导意见。2016年工信部印发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大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政策
4.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们要把做好中小企业服务作为培育工作的核心,把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作为培育中小企业的着力点,把做强产业与培育企业工作紧密结合,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孵化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千家“单项冠军”企业。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条件(2021年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