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奖励怎么去获取及申报方向重点介绍,补贴30-80万
华夏泰科小编了解到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奖励,补贴30-80万。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好其补链固链强链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长期培育,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托举。以下是华夏泰科(专业政策咨询、政策补贴申报)小编带来的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奖励怎么去获取及申报,希望有所帮助。
(一)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奖励
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还是专精特新小巨人,最直观的政策就是资金补贴。目前北京各区资金奖励如下:
东城区:
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万
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万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万
西城区:
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万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万
丰台区:
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万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万
通州区:
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万
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万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万
石景山区:
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万
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万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万
经开区:
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万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万
顺义区:
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万
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万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万
密云区:
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万
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万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万
(二)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奖励怎么去获取
2022年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全年可以申报,每季度认定。因此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可以随时进行申报。
1.北京市注册且连续经营2年以上
2.符合产业要求
3.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相比,占50%以上
4.近3年无违规行为、无事故发生
(以上4条需要同时满足)
5.上一年的营业收入大于等于1500万
6.近2年企业纯利润大于等于600万
7.最新一轮的融资大于等于1亿
(以上3条符合其一即可)
8.具有卡脖子技术或者产品
9.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10.近2年研发费用与营业收入相比,占比大于等于5%
11.上一年度研发费用投入大于等于100万。
12.主要产品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认证
13.有自主品牌
14.与龙头企业有合作
15.获得技术、质量等资质
16.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
17.近2年主营业务平均增长率高于10%
18.近2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高于10%
(以上2条符合其一即可)
至于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认定一批,为100家;2021年2批,分别为285家、751家,共1136家。
(三)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奖励申报方向
1.以政策托举为引领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已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成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坚实保障。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好其补链固链强链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长期培育,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托举。
2.以创新协作为支持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技术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处在发展期,体量相对较小、技术与人才资源相对有限。既要保障企业生存,又要实现高效、特色的技术创新,是企业面对的难题。通过产学研合作,寻找院校机构、头部企业的专家帮助自己突破技术瓶颈,有着周期短、成功率高、试错成本低等好处,这无疑是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最优方案。通过完善产学研用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参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引导和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提高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
3.以精准服务为助力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要资金扶持,更需要政策、技术和管理技能的支持。为此应强化政府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模式。从“政策+资本+服务+载体”等多个层面,通过政策组合拳,集聚服务资源,针对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政府可以积累大量的企业服务大数据,据此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现中小企业融资征信、技术转让、信息交换、研发合作、大中小企业配套融通等服务功能。
4.以产业链供应链为协助
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完善中小企业的培育梯次,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均衡发展。要扩大梯度培育规模,突出梯度培育重点,更加注重从产业链角度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为促进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更好地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一方面,政府作为“链长”要推动产业链上的“链主”即核心企业牵头来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结合,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要牵头撮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牢固的技术经济联系,出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建立与大中企业之间的联系机制。同时引入市场机制,运用市场行为和手段来建立大中小企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示范区,引导形成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吸引大企业的关注和形成纵向联合。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为我区经济长期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