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元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广元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党组(党委),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广元国际铁路港党(工)委:
经市委领导同意,现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广元行动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广元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5日
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广元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中办发〔2022〕13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四川省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川委办〔2022〕31号)精神,结合广元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聚焦“四个面向”,围绕“九大体系”,紧扣“1345”发展战略,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着力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着力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融通发展通道,着力加强科技评价改革促进作风学风建设,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推动产业创新赋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协同创新合作,推进创新生态优化,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重要科技领域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关键技术攻关机制逐步健全,成果转化质效更加明显,资源配置效率稳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造生态持续优化,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元经验。
二、重点任务
(三)优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机制。围绕我市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科技需求,探索组建创新联合体。落实《广元市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培育链条。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对研发费用全部视同利润予以加回。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全面推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科技服务先锋队,打造“科易达”“科惠达”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精准化、一站式的科技服务。出台支持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措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综合党委作用,引领汇聚企业创新合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分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四)完善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机制。制定广元市重点产业创新平台三年培育清单,推动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平台运行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加强创新平台考核评价和项目资金支持。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平台建设,推动孵化平台提质增效扩面。〔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团市委、市科协〕
(五)健全产业创新赋能机制。聚焦铝基材料、绿色家居、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硅基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探索政府推动、高校院所协同、龙头企业牵引、市场化运行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区域创新支撑点,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优化提升工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级,形成特色化、差异化创新发展路径。推进“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广元平台提质增效,创新科技特派团和产业顾问组服务模式,创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先行村,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提供新动能。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应用,助力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乡村振兴局〕
(六)构建更加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出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构建科技成果产出、转化后补助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试点示范,在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提升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运行绩效,创新驱动中国绿色铝都高质量发展。加强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广元分中心、中南大学技术转移(广元)中心等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中试熟化平台。修订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创造活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科协〕
(七)深化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完善市校(院、企)科技合作制度,推进科教融汇,推行“成果定制”“定向合作”等精准模式,打造广元市校合作升级版。健全区域科技交流合作机制,主动融入成渝科创大走廊和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杭广科技合作纵深发展。加强军民科技协同攻关,依托081电子集团等重点企业,聚焦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环节,实施布局一批攻关项目,推动形成一批高质量军民科技融合成果。加快建立军民两用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配套机制,促进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化。依托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
(八)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建立市科技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推动合力。搭建科技金融对接平台,推进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信息共享,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与金融资本常态对接。推广“天府科创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探索建立科技金融后补助机制,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和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广元银保监分局〕
(九)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全流程管理,修订科技计划管理办法,一体化部署项目、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改革科技项目立项组织方式,建立更为精准的科技项目攻坚机制,探索推行“揭榜制”“定向制”。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发挥制度、政策的牵引作用,稳步增加基础研究投入,鼓励开展自由探索,支持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改革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下放预算调剂权。探索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改革科技计划绩效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改革科技计划验收管理,简化项目验收评价流程,推行审核验收和自主验收试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局〕
(十)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规划实施方案,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分明、特色鲜明的科技人才计划体系。优化急需紧缺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引进机制,深化“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实施“蜀道英才培育计划”广元创新领军人才项目,支持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教育工作者。落实“破四唯”改革要求,优化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方式,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评定。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科技项目、人才计划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保障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推进科研助理岗位建设。〔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局〕
(十一)夯实科技创新基层基础。健全市县(区)科技创新综合党委工作机制。强化市县(区)工作联动,完善局县科技工作会商机制,统筹配置科技资源,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参照国省机构改革方案,强化县(区)级科技管理职能,构建上下一体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培育创建创新型县(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快构建现代科普服务体系。加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依托“科技下乡万里行”“蜀道英才五进”等活动,引导科技人员常态服务基层一线,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培养善于为基层、部门和科技人员服务的专家、团队。〔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各县(区)、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科协〕
(十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全面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有机衔接,推动知识产权纠纷高效、多元化解,建立打击知识产权犯罪联动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沟通协调机制,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协同保护。加强维权援助、举报投诉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知识产权基层保护网络,加快建设产业聚集区、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科技局、市公安局〕
(十三)深化科技伦理治理和科研诚信监督。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构建完备有效的科技伦理管理机制。全面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建立学术不端问题主动监测发现制度,健全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监督机制。完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融入省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推动科研失信分级分类监管,建立公开通报机制,形成跨部门、跨区域、上下贯通的科技监督格局。加大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科研环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
三、组织实施
(十四)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市科技领导小组、国有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抓好本方案的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指导和评估,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扛起抓改革促创新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各项任务。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要主动担当,抓好改革措施落地执行。召开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表现突出的创新主体、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营造全社会创新驱动发展良好氛围。
(十五)强化工作保障。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科技、财政、审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科研项目监督、检查、审计信息共享机制,健全合规尽责免予问责机制,为推动创新发展解压松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经费的激励作用,引导企业、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加强舆论引导,凝聚科技体制改革共识和合力。强化保密意识,完善保密措施,切实防止失密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