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机器人产业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领域,正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昌平区,作为北京市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制定了《昌平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本方案的起草旨在明确昌平区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以期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推动昌平区机器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以下是关于该方案起草背景、目标设定、任务分解和实施保障等方面的详细说明。
《昌平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2023年6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了全市一南一北的产业布局,支持昌平打造北部机器人产业示范区,发挥产业区位和人才集聚优势,以承接中关村机器人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引入机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重点承载前沿技术产业化和平台建设项目,优化机器人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为了紧抓未来制造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推动昌平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制定了本行动方案。
二、起草过程
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经过多轮调研座谈,结合区内重点主体的实际发展需求,草拟形成行动方案,并征求了区发改委、区财政局、未来城管委会等11家单位意见,收到区发改委、未来城管委会等6家单位反馈意见共计12条,均已采纳,其他单位表示无意见。
二是注重方案对比分析。认真学习机器人产业相关方案文件,梳理研究海淀区《关于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经开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方案文件,广泛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
三、主要内容
(一)总体要求
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和产业生态营造,明确了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重点发展医疗健康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五大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形成“1+5+1”的机器人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到2026年,吸引15家以上机器人企业集聚,突破不少于8项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发不少于6个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打造一批机器人配套服务体系,培育不少于5家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遴选一批标杆示范机器人应用场景,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全区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
确立了“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总体产业布局,“一核引领”即以机器人产业园为引领,集聚“1+5+1”机器人产业领域国内外领先企业,建设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共性技术平台,打造机器人产业先进技术创新基地和创新企业总部基地。“多点支撑”即围绕新元科技园,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基地;围绕朱辛庄片区,打造信息技术创新生态和人工智能赋能基地;围绕赛迪产业园,打造机器人产业检测检验及配套服务基地;围绕水屯工业区,打造机器人产业规模化生产制造基地。
(二)主要任务
制定了“聚焦重点领域,加快产业聚集”、“聚焦关键环节,开展补链强链”、“聚焦多维服务,完善产业生态”三项主要任务。发挥区域主导产业基础优势,聚焦“1+5+1”赛道,提升人形机器人、医疗健康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打造产研一体的创新产品体系。发挥整机链主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打通上下游协同的创新链条,增强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支撑能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链稳链、补链和强链。围绕平台建设、政策引领、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等环节,全面提升昌平区机器人产业要素配置水平,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新生态。
(三)保障措施
设置了加强组织保障、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精准招商、强化绩效考核4项保障措施。完善昌平区机器人产业推进工作机制,设立机器人产业工作专班,组建机器人领域专家委员会;建立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推广机制,加大产业政策、落地项目、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聚焦“1+5+1”赛道,精准谋划招商活动,带动全区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快速布局发展;加强机器人产业运行动态监测考核,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任务计划,优化政策措施,形成工作闭环。
选择华夏泰科,享受个性化的申报难题解决方案。我们凭借2万+成功案例和17年项目申报经验,为您的项目申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标准化优质服务流程,确保您的项目申报无后顾之忧。我们的资深项目团队和全方位筹划方案,将为您的项目申报提供最大保障,华夏泰科值得信赖!